重庆十一中高2018级高二(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小题,约5910字。
重庆十一中高2018级高二(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共48分)
1.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此变化
A.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B.反映了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
C.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D.是不同流派思想融合的体现
2.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孔子认为此举会导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A.以民为本B.以礼治国
C.民贵君轻D.礼法并施
3.“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
4.“(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辩证”观念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D.韩非的“变革”主张
5.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