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4640字。
设计主题 第30课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分析原因时要着重强调“美苏的影响”,在分析影响的时候,要强调“冲击了两极格局”,使学生的知识类化。教材在欧盟的联合自强和日本的崛起两部分中存在相同的知识结构,加上学生对这两个部分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在教材的处理上着重讲一个部分,另外的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
2.教学目标分析
一、基本知识
了解欧洲共同体形成原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响;日本崛起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史事。
二、能力与方法
1、归纳欧共体形成的原因、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
3、分析美日关系、美欧关系演变的史实及演变的原因。
4、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教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较多,通过对欧美关系、美日关系的演变及演变的原因、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弱国无外交”、“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只有发展经济,壮大自己,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教材分析
教学定位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联合自强的西欧、崛起中的日本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组织。由于这三种力量的冲击,两极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2)第29课所讲述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冷战’”,是本课的背景,第32课“两极格局的瓦解”是本课内容的延伸,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体现。(3)教材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课文的图片资料也很丰富,要充分地利用图片资料说明教材所反映的问题。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知道欧盟”、“简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