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九: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60道小题,约26990字。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2016•河南驻马店高三期末•22)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 )
A.冲击了美苏两极世界 B.遏制了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
C.促进了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 D.体现了二战后大国间的利益角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注重发展与本国利益相关的国家的关系,说明英国摆脱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光荣孤立”政策,这是英国综合国力衰落的表现,故A项错误;二战后英国综合国力衰落,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主要是依靠美国,故B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题干的时间与这一事实不符,故C项错误;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企图通过发展与本国利益相关的国家的关系,来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反映了二战后英国与欧美大国的矛盾冲突,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22)1955年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B.核均衡避免了新的大战
C.两种制度互相借鉴调整 D.两极对峙格局得以形成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中安全并不是针对第三世界而言,也不是由于第三世界引起,故A项错误;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的均势使彼此双方谁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B项正确;两种制度相互借鉴和调整与此时期无关,故C项错误;1955年量极对峙格局已经形成,而丘吉尔的话为其对未来的一种预测,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7)下图是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画家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中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由此,你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
A.马歇尔计划直接损害捷克斯洛伐克利益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复兴西欧经济
C.漫画客观全面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D.漫画虽是艺术作品,但仍有一定史料价值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卡通漫画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马歇尔计划主要是援助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并未直接损害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故A项错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通过复兴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从而遏制苏联及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漫画主要反映了美国对德国、法国援助,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故C项错误;这幅漫画虽是艺术品,但是对研究马歇尔计划有一定的价值,因为艺术作品有一定的主动性,因此在选取史料时,要结合更多的史料进行佐证,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广西桂林、崇左一模•33)下图为1955年的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结果》,高速行驶的火车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缓慢爬行的乌龟是“资本主义阵营国家”。该海报的制作意图是( )
A.表达国家垄断经济的优势 B.从经济上制约资本主义发展
C.展示战后苏联经济真实状况 D.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二战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大阵营对峙,采取冷战的形式。美苏对峙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立,从题目中“1955年的苏联海报”“火车”和“乌龟”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意识形态的对立,故A项错误;经济上体现美苏对立的主要是“经互会”和“马歇尔计划”,故B项错误;这是苏联单方面的鼓吹自己,实际上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故C项错误;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得苏联的海报宣传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目的是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6•天津南开高三期末•10)美国某位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有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一政策通常被称为(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 D.尼克松宣言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侧重对战后西欧的扶持,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体现了题干主旨,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针对国内经济危机提出的缓解措施,与题干主题不符,故C项错误;70年代初,美国发表了举世震惊的《尼克松宣言》,宣告美元与黄金“脱钩”,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6•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34)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领域的学者们在发展贫困人民的事业时经常使用“帝国主义剥削”、“新殖民主义”、“核心与外围”、“盈余分配”、“两极分化”、“主导依赖关系”和“屈从的发展”等术语。这些“术语”的出现反映了( )
A.西方优势地位的最终形成 B.经济全球化加剧南北矛盾
C.福利国家的建设势在必行 D.冷战格局下国际形势紧张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西方优势地位的形成大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世界被日益分为两个部分,其他社会矛盾都掩盖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之下,而且通过材料中的“术语”,也不能表明属于南北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建设福利国家的信息,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术语”从政治、经济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来,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大背景,可知是冷战的产物,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