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四第3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小题,约5710字。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四第3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礼乐文明崩坏B.井田制度瓦解
C.分封制度崩溃D.铁器牛耕使用
2.《新书》中说:“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周易》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3.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的宫廷舞乐,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只能用四佾的季氏,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此言论反映了孔子的( )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5.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
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6.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