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60字。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北京十一学校 孟灵峰
设计思想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能够始终抓住学生的兴奋
点,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寻疑、释疑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小品,学习本文,可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并且能够简单地予以运用。
教材分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沙漠奇怪现象的科学小品。它既是抽象事理说明文,又是文艺性说明文。因此,学习本文时,可以再学生理解沙漠里奇怪现象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入手比较、分析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有条有理,生动而有趣地说明科学道理的方法。
(2)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从科学的角度做出正确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科学小品的写作特色。
2、品读语言,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比较文章,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有的一直让人们疑惑不解,比如: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恐龙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但自然万物又是有规律可循、有法则可依的,很多时候因为我们不了解就会觉得奇怪。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有的奥秘已被揭开。沙漠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们都知道哪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沙漠里有许多奇怪的现象,今天我们就随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走近沙漠,去探究一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