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上)重庆七中期中考试高2018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小题,约4660字。
重庆七中高2018级高二(上)半期考试
历史(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D.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2.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4.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
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 B.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
C.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 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
5.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他”是
A.王守仁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
6.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清朝后期社会危机严重 B.政府放松文化专制政策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学者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7.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 D.西方思想的影响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的盛行 B.造纸术的改进 C.装订技术的改良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0.唐朝学者吕总《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则说:“如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