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6道小题,约3700字。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5小题 共75分)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地域 C.血缘 D.信仰
2.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封建”。下列有关“封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封建制度是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
B.现在所说的封建多半是贬义词,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
C.古文献中的“封建”即分封制,指封“土”而建“国”
D.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3.《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
A.三公九卿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度 D.郡县制
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5.史学界认为:“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大变革”,“变革”的实质是( )
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C.分封制和宗法制衰落 D.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6.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分封制逐渐衰落
B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明矣”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科举制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D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7.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被称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举,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省设立目的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B.三省相互关系是:分工协作,相互制衡
C.三省运行机制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D.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是:后世历代基本沿袭
8.钱穆认为“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认为“宋代太差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设立三司、参知政事分割丞相的财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