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7小题,约3560字。
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命题人:审题人: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儒家思想创立并完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三纲五常”“独尊儒术”
B.“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C.“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D. .“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3. 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
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三教合归儒”④“三纲五常”、“孝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盲”。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C.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D.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5.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①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7.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①参加过抗清斗争②反对君主专制
③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④重视工商业发展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9.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10.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此段话应当出自()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1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