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则材料,每则材料设题题15道左右,总计约70000字。 董宝礼是全国高考试题中心的研究员,他的这十套试题选题选的好,有很强的训练价值。
各个击破 精心打造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
(一)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释】
[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
[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
[5] 自覆:自取灭亡。
[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信”“乘”“从”“鄙”“使”“是”“行”“素”“辞”“期”“道”“去”“固”等13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 ( )
A、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B、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C、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2、 为“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 )
A、登,升 B、驾,坐,骑 C、凭借,趁着
D、连接 E、利用 F、顺应,顺着
G、冒着,顶着 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I、“四”的代称
3、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 )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2)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王进,幽州良乡人也。为人勇悍,走及奔马。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符彦超遣人以赂招置麾下。彦超镇安远军,军中有变,遣进驰奏京师,明宗怪其来速,嘉其足力,以隶宁卫指挥。汉高祖为侍卫亲军指挥使,以进为军校。高祖镇河东,因以之从,每有急,遣进驰至京师,往返不过五六日,由是愈亲爱之,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从周太祖起魏,迁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历汝、郑二州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呜呼!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而叹曰:甚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虽其附托遭遇,出于一时之幸,然犹必皆横身阵敌,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力。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抑因缘侥幸,未始不有,而尤多于乱世,既其极也,遂至于是欤?岂其又有甚于是者欤?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盖其轻如此,况其下者乎!如进等者,岂足道哉!《易》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相上下,视在上者如进等,则其在下者可知矣。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而见当时贤人君子之在下者,可胜道哉!可胜道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走”“少”“患”“过”“爱”“迁”“疾”“卒”“书”“非”“如”“徒”“治”“得”“当”“国”“相”“知”等18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为人勇悍,走及奔马”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B、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C、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2、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少”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
A、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B、 衡少善属文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3、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患”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
A、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欲无予,即患秦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