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6张。热点新闻讨论《清明上河图大邮票》的设计主题导入新课,欣赏《清明上河图》,留意画中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西欧城市VS北宋城市,突出看图探史。含配套教学设计,约2410字。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外国语学校 孙 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初步掌握看图探史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与探究,学生能够认识到传递历史信息有多种方式,还原历史需要艺术作品、文物和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北宋城市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北宋城市商业街的街景和市民日常生活状态,知道宋代都市生活的特点。
2.难点:初步掌握看图探史的方法,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方式展示《清明上河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其他相关史料,运用“看图探史”的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新闻:中国邮政成立65周年,发行纪念邮票
问:这套纪念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生:《清明上河图》 以热点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紧扣本课主题
活动一:走进名画 观看3D动画版《清明上河图》
问:你看到了哪些场景?画中时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郊外、行人、船、桥、城门、店铺、从白天到晚上…… 通过观看视频,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场景
活动二:
品味古城 1.展示唐朝长安都市布局图和北宋东京都市布局图
问:(1)二者在布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同?
这样的城市布局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归纳北宋城市布局的特点 生:打破了居住区和商业区的界限
生:便利
生:坊市结合 通过图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北宋城市坊市结合的特点,使教学更具说服力
2.出示《全球通史》相关内容
问:(1)《全球通史》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宋代城市经济的?
(2)当时确实如此吗?
看图探史:
(1)在《清明上河图》中找到①—⑧号店铺的位置。
(2)通过观察,判断这些店铺从事的是什么行业或者卖什么东西?
(3)将以上店铺进行归类。
(4)通过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深度追问:仅仅根据绘画作品下结论严谨吗?
出示有关饮食业的史料记载
问:(1)材料说明什么?
(2)同行业间最容易产生什么问题?
(3)画中的店铺用什么方法吸引顾客?
(4)进店后可以吃到什么?
(5)会不会很贵?
(6)店里的客人可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前来?(7)其中有没有来自远方的客人?他们可能来自哪里?说明什么?
(8)这又是什么?由此能推测出什么信息?
出示汴河虹桥图片
问:(1)你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经过分析,你现在如何看待《全球通史》作者对宋代城市经济的评价?
归纳宋代城市经济的显著特点
生:繁荣、发达,对外贸易量增加
生:各抒己见
结合学习单和课本,小组合作探究
生:茶叶店、旅店、香铺、小吃店、酒楼、裁缝店、当铺、诊所
生:衣⑥、食①④⑤
住②、其他③⑦⑧
生:吃穿住用一应俱全,经济发达
生:各抒己见
生:饮食业发达
生:竞争
生:幌子、招牌广告
生:各式菜肴
生:便宜
生:轿子、骆驼、马、牛、毛驴
生:赶骆驼的商人,来自西北地区。说明北宋和辽、西夏之间有贸易往来,民族融合
生:灯笼。营业时间延长,有夜市
生:行人商贩很多,河运繁忙,热闹繁华
生:赞同
生:商业繁荣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感受,对历史现象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