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1/30 22:41: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6140字。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 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
  3.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4.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5.  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A.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 B.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
  C.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 D.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
  6.  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曹等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B.传统经济结构改变
  C.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D.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7. 林则徐在奏折中说:“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其意在说明
  A.中英战争主要由鸦片引发B.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