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0张。复习旧知识,层层导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呈现单元导言,引导学生研读第一段,材料解读分析背景,回归教材梳理线索,开拓思维合作探究,人物评说提升认识,课堂小结。含配套教学设计,约3140字。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白石中雁学校 胡秀琼
乐清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初级中学 林贤茂
一、教学目标
1.研读史料,结合已学知识,说出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自学课文,叙述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苏联诞生的进程及结果;结合史实,合作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的影响。
2.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客观、理性地看到杰出人物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及影响力。正确认识在革命过程中杰出个人及人民所起的作用。
3.感受十月革命的革命豪情和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苏维埃政权,苏联的成立,革命导师列宁。
2.难点: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单元导言,引导学生读第一段
2.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交战国有哪些,导致一战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可见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本身存在许多问题,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俄国人民正是在这一战“危机”中找到了转机,开辟出了新的发展道路。他们又是如何开辟的呢,就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去探寻 1.生读单元导言
2.预计生能顺利说出交战双方及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通过复习旧知识,层层导入,制造“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材料解读分析背景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呈现1861年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俄国国内在农业、工业、阶级矛盾等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思考这些信息反映出俄国怎样的现状
【承转】师:俄国经济发展落后,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作为最薄弱的国家,本来应该好好发展本国经济,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最终执意参加非正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后的俄国情况又如何呢?
2.出示俄国在1914-1917年间参战的相关人员数据,经济数据,伤亡数据,请生根据这些数据思考一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
(补充列宁的话加以印证)
3.出示结构图,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总结俄国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1.学生解读材料,预计能找出俄国在改革后农业、工业都比较落后,国内矛盾尖锐的答案
2.学生快速阅读数据,预计学生能很快得出,战争加剧俄国人民的困苦,激化了社会矛盾
3.生能通过对前面两段材料的解读,分析一战前,一战中俄国的社会形势,得出俄国革命的社会背景 1.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从事实中论证俄国的经济实力比较弱,落后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补充部分史料,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即落实了重点,也提升了历史思维
回归教材梳理线索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8-30页,以时间为轴,梳理革命的过程,并找出每个时间点事件经过、结果
将学生所述记录,通过超链接加以详细解说
二月革命
通过超链接出示《俄国教科书》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措施,提问,临时政府的举措有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什么?
老百姓的和平、工作、土地要求没有得到解决,你认为老百姓会怎么做?
2.《四月提纲》
呈现列宁回国时受欢迎的图片,指导学生参考书本阅读考,思考:布尔什维克党的性质,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列宁的理想──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
十月革命
呈现军人、士兵攻占东宫的图片、东宫和“阿芙乐尔号”的相关资料,同时出示书本30页的资料及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相互解答,得出共同认可的答案
让学生比较两次革命性质的不同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
1.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十月革命的结果
2.用超链接补充《土地法令》的规定,使学生了解这一法令使苏维埃政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1.预计学生能根据书本上的时间,找出事件的大致经过和结果
(1)学生通过材料很快得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解决俄国的问题,只有建立代表人民自己利益的政府才能真正满足需求
学生尝试理解布尔什维克党的性质,概括人们拥护的理由(指导思想,革命方式,代表阶级)
(3)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合作,大概归纳出起义进程如此迅速与指导思想,领导方针及人民的支持有关
(4)预计学生能回答出二月革命的性质,但十月革命的性质还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学生找出结果并加以标记。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对凌乱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1)帮助学生完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2)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激发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3)既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精神
(4)学会掌握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比较法
(5)培养学生对教材的重视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