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7张。新闻材料导入新课,阅读梳理民族抗争,图文结合,指导学生从图中查找出抗战期间的几次会战和重要的战役,写“海外援助”的相关图片解说词,并展示交流,学生朗读《延安颂》。含配套教学设计,约2810字。
《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英华学校 胡爱玲 陈海珍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时政,简单回顾七七事变的过程和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及史料,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过程及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史实;
2.自学课文,叙述全民族抗战的概况;研读史料,讨论交流,说明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明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通过影视资料和史料,知道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抗战洪流中不同群体为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而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4.认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树立爱国意识和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全民族抗战的主要史实
2.难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民族危亡──民族抗争──民族启示”的结构,创设历史情境,播放音像资料,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2.利用史料分析法、阅读讲解法、归纳概括法等方法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政导入
民族危亡 1.播放视频“习近平77年七七事变纪念日活动”
请同学们说一说
77年前七七事变发生于何时、何地?有何历史影响?
2.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你是当时中国的青年,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3.师总结,引入课题“全民族的抗战” 1.生看视频,通过问题回顾上一课“七七”事变内容,答出: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卢沟桥,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八年抗战开始
2.预计生能顺利说出要去抗争等等的话 运用新闻材料导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上一课的内容,对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更好地创设民族危亡的历史情境,以这样一个话题引领学生走进全民族抗战的岁月
阅读梳理
民族抗争
师过渡: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看以下两段材料:
1.展示::“中共抗日的电文”和“蒋介石讲话”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说说“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反应以及回应
2.请生根据课文和史料思考:
中共抗日通电和蒋介石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3.师过渡:“国共携手,共赴国难,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正式形成的呢?
1.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和课文内容,说说“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反应以及回应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各抒所见,学生相互交流并点评
3.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1.解读史料,培养材料分析和解读能力,教给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方法
2.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合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