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6张。呈现材料洋伞、洋车、洋纱、洋布、洋火、洋油、洋碱,通过认知生活中常见物件的名称,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图文展示清末台湾率先创办近代邮政,走进场景感受历史,图片展示《定军山》的简介,展示火车传入中国后,人们从误解到逐渐习惯并接受这种文明辐射和过程,各抒己见分析影响,回顾历史探讨原因,制度评说提升认识。含配套教学设计,约3170字。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实验中学 夏操安 王小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以及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2.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状况。
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尝试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悟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依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巧设悬念
导入新课 1.呈现材料:洋伞、洋车、洋纱、洋布、洋火、洋油、洋碱
这些名称你有听说过吗?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2.思考:这些平常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称呼?
师:让我们要把目光转向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 1.预计有个别如洋碱,应该不知道,通过猜测引发兴趣
2.回顾工业革命,能初步说出中国同期落后了
1.通过认知生活中常见物件的名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走进场景
感受历史 阅读课本,寻找这个时期的中国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人们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
1.展示: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场景1
仔细观察,有哪几种交通工具?你还知道哪些?它们的故乡在哪里?
引导学生思考: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
2.展示: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场景2
说一说,新型交通工具给以人力车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带来哪些冲击
3.图文展示:清末台湾率先创办近代邮政,民国时期,国家邮政的专营权得到强化
4.布置阅读课文P21资料2,讲述电话、电报等普及率逐步提高。
思考: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
(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图片展示《定军山》的简介
提问:除了看电影、拍照片之外,当时大多数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有什么?(读报纸——图片)
2.民主观念的影响
(1)展示漫画,提问:什么事件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
(2)婚姻变化,主题是体现婚姻的自由、平等
布置学生阅读“阅读卡”中的内容,了解西方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同时点明,婚姻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物质、精神和习俗的变化
3.妇女地位的提高
(1)妇女地位的提高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让学生看图1-46,让学生思考可以从这则报道中获得哪些信息 进行阅读了解概况
1.学生仔细读图,能够指出
复习工业革命相关内容
2.生通过比较能容易得出新型交通工具逐步会取代人力交通工具
3.通过图片认知邮政的变化发展
4.通过图片辨认:能回答三明治、白兰地、维生素、沙发、麦克风、卡通片等
1.感受报纸、照相、电影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2.仔细观察,集众人智慧应该能够回答
能知道封建社会是包办婚姻
3.通过资料能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在史料解读中串联历史知识,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3.图片展示能够更加直观地说明邮政的历史和发展的趋势
4.直接列举,学生一时会想不到
1.补充史料,从报刊、电影等方面感受人们精神生活的变化
2.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补充部分史料,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比较指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分析影响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