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4张。“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和“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对比地图说明东欧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入新课,呈现三个疑惑,引导学生积极从相关的地图、图片及文字资料,学会探究东欧剧变,揭秘苏联解体,以史为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含配套教学设计,约2090字。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五中 何玲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地图,在过程中培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合作分析,学会“论从史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东欧剧变及实质;苏联解体。
(二)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如何客观的认识这两个事件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一)采用“质疑──合作探究──归纳”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二)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
(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并且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出示“当今世界
社会主义国家”和“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地图
提问: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 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大大减少了,东欧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新课教学
(30分钟)
走进东欧剧变
疑惑一:二战后,东欧各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出示当时东欧一位领导人语录──我们不应该奴隶般的模仿外国人的模样)
疑惑二:东欧各国如何进行改革?
(以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为例──“布拉格之春”)
疑惑三:东欧各国改革的结果如何?
(出示表格“二战后东欧各国的外债”) 解疑一:结合已学
“奴隶般”—东欧各国在二战后受控制;
“外国人”—苏联;
“模样”—苏联模式
(得出结论:改革的原因是苏联模式不符合东欧各国的国情)
解疑二:阅读卡
政治上:
经济上:
(得出结论: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却被
莫斯科寒流中断)
解疑三:观察表格
(得出结论:各国改革成效不大,外债严重,社会危机加深)
1.通过呈现三个疑惑,引导学生积极从相关的地图、图片及文字资料,学会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其进一步解决问题能力
2.层层疑惑,让学生一步步去探索真相,使他们了解东欧剧变的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