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7张。从世博会瑞士馆导入新课,通过通过2+1典型实例,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山区生活的不同场景,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含配套教学设计,约2750字。
《山地之国》教学设计(新教材)
浙江省龙泉市第三中学 叶慧红
一、课程标准
2-7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设计思路
本堂课在设计时,我着重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去阐释该课内容,通过2+1典型实例,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山区生活的不同场景,如诗如画,如临其境,让学生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在讲述本课时内容时,既要站在雪山地的角度看能不能利用本地自然条件,开发旅游业,还要突出对环境的保护;又要站在整篇课文的角度看问题,由学生整体感悟得知,开发山地,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我们人类可以有不同的开发手段,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赋予学生以角色,由其舍身处地地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贴近学生实际,使课堂教学社会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山地的特征以及自然条件等地理知识,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掌握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情况、风俗习惯,明确保护山地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地图,了解一些主要山脉,对不同山地的基本特征、自然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综合课本与课外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成小组,了解不同山地环境下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形成了怎样的特色文化,一起探讨人类活动对山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自己关于保护山区自然环境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山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学习,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风情与人文特色,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身的视野;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的活动对山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瑞士人民利用自然资源来开发旅游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难点: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世博会瑞士馆导入《山地之国》。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考察团成员)的形式来探究所学的内容。
新课教学
一、阿尔卑斯山之优
展示:《世界地图》、《欧洲地形图》、《阿尔卑斯山区的地形图》,以及阿尔卑斯山区的大量雪景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阿尔卑斯山(由学生直观感受气候、地形特征)
师:阿尔卑斯山脉是属于瑞士的吗?
生:(阅读地图后得出结论)不是。
师:瑞士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之国。这里到处都是积雪,可用耕地很少,请问,这里可以开发成“牧场”或“梯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