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4张。图片和民歌欣赏导入新课,含知识链接、合作探究、思维广角、课外延伸等,有配套教学设计,约4410字。
《海拔最高的牧区》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浙江省长兴县和平中学 朱秀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海拔最高牧区案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牧区的特点,体会牧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过程与方法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牧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牧区特点。
难点: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2.准备“青藏高原”歌曲
教学流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什么地方呢?哦,你们领略过我们平原的秀丽美景,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到海拔最高的牧区看看,愿意同老师同行吗?
新课教与学:
在去之前,那我们先了解一些关于海拔最高牧区的有关情况吧。首先是我们要知道牧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情况。请同学看图。我们再了解牧区的气候,气候由哪两个因素组成,牧区的气候特点请同学来说一说。(终年气温较低,日温差较大)
我们了解了牧区的基本情况后,你觉得要去牧区选择什么季节去最合适呢?哪些人不适合去高原牧区呢?那我们应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呢?(汽车、火车、飞机)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青藏铁路更多的信息呢?(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多年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