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课时,约6620个字。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江苏江陈中学江上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他是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2、这篇短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这篇短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3、学习文中字词
(1)辨音: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
(2)释义:遗骸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