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小题,约5420字。
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23分)
1.阅读《社戏》选段,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上词语。(3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méng lóng(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yuè( )的铁的shòujǐ()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鲁迅《社戏》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8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③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
④_______________,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浣溪沙》)
⑤这是你致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纸船》)
⑥《水调歌头》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这一句表明苏轼从个人的得失中悟出悲欢、离合是人生的常态,表现了他的旷达与乐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B、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4.文中有两个病句,找出来并修改。(4分)
①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我校文学社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②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荐、学生作品展览、话剧表演等。③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5.名著推荐与阅读:(5分)
①《小王子》的作者是(国)作家。
②小王子拜访的第七个星球是。
③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真理是。
二、阅读理解(6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6—7题。(4分)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②路东西③。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④。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④草色齐:草色一样的青,一样的绿。
6.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分)
7.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8—13题(16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2分)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9.《刻舟求剑》选自¬¬¬¬¬¬¬¬¬¬¬¬¬¬¬《》,是战国末期()组织编写的文集。(2分)
1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遽契其舟()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2.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3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拔山倒树而来
1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
(3分)
阅读《爱书救友》,完成14—17题。(12分)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③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④(wèng),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⑤(bèng),儿得活。
【注释】①凛然:严肃的样子。②指:意向。③释:放开。
④瓮:大缸。⑤迸:溢,流出。
1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停顿一处)(2分)
①凛然如成人②光持石击瓮破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____ ②自是手不释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群儿戏于庭________________ ④众皆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4分)
(1)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持石击瓮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选文赞扬了司马光哪些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阅读《平分生命》,完成18—22题。(16分)
①男孩子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子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