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浅谈学生体验生成情境的创设
浙江鲁迅中学 彭玉华 312000
摘要:体验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提供有利条件,创设良好情境,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促成学生体验生成。主要有生活情境、历史情境、对话情境、探究情境、生成情境、成功情境。
关键词:体验 情境
以“体验”为特征的新的阅读观认为:阅读不是机械接受文本(课本、教参)、他人(老师、同学)观点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生成自己新的体验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说出“自己的体验”“真切体验”与“独特体验”。从心理学上讲,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体验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别人无法替代。因此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促使学生的体验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变阅读活动的主宰者为阅读活动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变越俎代庖、单向灌输为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供有利条件,创设良好环境,促成学生阅读体验的生成。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促进学生体验生成情境的创设。
一. 生活情境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由于多数教材选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产生一定偏差,难以与文本作者形成共鸣,从而不能生成自己的正确的、独特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生成自己的体验。生活情境有真实情境和模拟情境之分,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运用较少,如教朱自清的《春》时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绍兴的教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实地参观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是从语言入手创造一种模拟的情境,常见手法有演课本剧、分角色对话等。如教《荷花淀》夫妻话别时,为加深学生对水生嫂既申明大义又恋恋不舍心情的体验,要求学生变换角色,假设自己是水生和水生嫂,设置一场模拟情境对话。学生分男生组和女生组,先是女生组模拟:水生嫂:“你可真积极!”水生:“我是干部。”水生嫂:“你走,我不拦你,可是你带我一起走。”水生:“我是去打鬼子呀,带个女人去干什么?”……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模拟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对水生嫂的性格和文章含蓄、细腻的诗化语言有了自己的体验。
二. 历史情境
文章总是一定时代、时期的生活的反映,教材中有许多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