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18 20: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70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旨在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要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必修三第四单元已经学习过科普小品文,对于本文的学习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可以获取新的知识。从教材的编排位置来看,它体现了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教学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中国建筑的特征》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可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普遍兴趣不高,学习本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本文作者梁思成,家学渊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浸染,且学贯中西,养成了谨严的治学风格,探究这篇小论文的语言运用,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可作为本课学习重点。对于忽视汉语基本功训练的同学,是学习品味语言,锤炼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视关键语词所传递的语言信息,逐渐形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对提高阅读和写作小论文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3、尝试在网络环境中解读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4、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文化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和房屋建筑有关的成语。(学生七嘴八舌、脱口而出)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这两个成语需要特别注意字:“碧”“轮”) 
  鳞次栉比、登堂入室(鳞次栉比,是形容房屋很多的。登堂入室,后来的意思成了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   
  2、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