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规律》复习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050字。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重点、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边讲边练
五、【教学过程】
两则新闻导入,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人和事?社会发展遵循怎样的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寻觅社会的真谛,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思考: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
(1)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社会生活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如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
例: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A.邓小平理论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E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F .自然地理环境G. 文学艺术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