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15070字。
第I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年6月24日,英国宣布退出欧盟,当日英镑兑美元跌到了自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金价创下自2008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英国经济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大量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英镑购入黄金避险。由此可以认识到
①黄金作为天然货币,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②货币是财富的象征,货币代表着社会财富
③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货币财富的增减
④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强制规定纸币购买力
6.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考点定位】货币
【名师点睛】货币是什么:首先,从货币的定义入手,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其次,从货币产生上来看,货币又与其他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重金属金银被固定地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称为货币,即货币才产生。再次,从货币的作用上看,它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
2.“猪价飞上了天”,2016年7月全国猪肉价格同比增长16.1%。假设猪肉的需求变动情况用曲线P表示,P1是与猪肉互为替代品的商品的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A
【考点定位】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解题技巧】曲线类型试题解题思路
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3.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6点,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97点。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提高
①说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扩大 ②反映其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乐观
③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价格 ④源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0.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提高意味着消费者更愿意消费,这说明了居民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持乐观的态度。故②④正确。①③选项都会使消费信心下降。故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
【名师点睛】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认识如何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
(2)政府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需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特别提示: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和物价水平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
4.加强供给侧改革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增加的生产效率。它有三个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益。以下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是
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 ②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③加强科学管理,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④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16.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市场配置资源
【知识拓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搞好国家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