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270字。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90分)
1.(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原则”的实施严重受阻。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严重受阻的原因。(7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1月”并联系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的举措、美国外交政策等多角度、多层面概括。第(2)题,结合“十四点原则”本身的局限性、当时列强之间的关系、美国实力及国内形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2.(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
【解析】 第(1)题提取材料信息“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冷战”的战略重心与对朝鲜战争的反思等角度来回答。第(2)题结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其国内情况分析回答。
【答案】 (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