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题(3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2017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37份)
│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测试卷.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2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测试卷.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测试卷.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测试卷.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测试卷.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测试卷.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2课 鸦片战争.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5课 辛亥革命.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doc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2份)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doc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2】.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综合作业(3份)
岳麓版历史必修1综合作业(1).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综合作业(2).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1综合作业(3).doc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1课时)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
1.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素有(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五四运动的推动 ④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为A。
2.电影《建党伟业》主要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如果你有幸被邀请参与该影片的制作,那么影片应该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 )
①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④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纲,①②③都属于该次会议制定的党的奋斗目标,④属于大会决定的党的中心工作,可排除。D项正确。
3.中共“一大”上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一目标( )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生
B.成为近期内党的工作中心
C.成为国共合作的指导思想
D.与当时中国国情存在很大差距
答案:D
解析: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因此D项正确。国民党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政权,与此目标不符,A、C两项错误;B项错误,这次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答案:C
解析: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谈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时,有人认为:仅有天然的父子关系或嫡长子继承关系,并不能构成宗法制。这一观点( )
A.错误,因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错误,因为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C.正确,因为宗法制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制度
D.正确,因为宗法制并不十分看重血缘关系
答案:C
解析: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西周时期的宗法制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是为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财产继承和权力分配的矛盾而实行的,与普通家庭的继承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故C项正确而排除A、B两项;D项的“并不十分看重血缘关系”说法本身错误,可排除。
2.《资治通鉴》:(东汉时期)“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表明( )
A.品行是东汉选官的唯一标准
B.被举荐为孝廉的人选没有年龄限制
C.东汉选官不需要任何考试
D.有特殊才能的人被举孝廉时不受年龄限制
答案:D
解析:题干表明,东汉被举为孝廉的人有年龄限制。“诸生试家法……可不拘年齿”是指被举为孝廉的儒生要考所学的那门学问的,有才能的人被举荐不受年龄限制。故只有D项正确。
3.“及府兵法坏而方(藩)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者,以此也。”这说明藩镇( )
A.成为正式的一级行政组织
B.拥有军事、民政、财政等权
C.是唐朝军制演变的结果
D.维护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答案:C
解析:藩镇虽然拥有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但它还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组织,可排除A项。唐朝实行科举制,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藩镇拥有选官权,可排除B项。由“及府兵法坏而方(藩)镇盛”,可知C项正确。冲击皇权独尊地位的是中央而不是地方,藩镇问题冲击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答案:A
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1873年”和“法国”,当时共和政体还没有最终确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从题干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读者”所代表的派别不希望君主派获胜,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2.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有人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是“从窗缝潜入的”。这主要说明了法国( )
A.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B.共和制确立的艰难
C.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
D.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答案:B
解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保皇派和共和派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较量,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比较艰难的。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核心,因而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被称为18世纪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因而C项错误;在18世纪法国工商业的发展程度仅次于英国,因而D项错误。
知识点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下图所反映的现象曾在中国某个时期出现。“某个时期”是指(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解析:从图中提取信息可知,此时注重“抓革命”“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并对毛主席产生了严重的个人崇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当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现象。
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党内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发展 ④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的掌握。②是错误地认为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不是真正出现,可排除。
3.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等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口号反映了( )
A.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
B.“造反派”夺取了党政领导权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再由“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砸烂公检法”等可知,这些口号体现了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使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偏重于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B.美国的“和平演变”
C.只重视经济改革而不启动政治改革
D.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时,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的改革进入误区,故D项正确。
2.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因此这里的“遗憾”是对超级大国地位丧失的感慨。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发生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脱离了苏联的控制
B.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多党制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答案:D
解析:以上四个选项都属于东欧国家发生的变化,但变化的实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性质的变化。
4.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变。其剧变的实质是( )
A.政局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