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5770字,答案扫描。
安徽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商周的国家组织原则是按照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来确定社会等级,政权和族权合二而
一,由贵族行使政治统治权。这说明了商周官制的显著特点是( )
A.“血亲为主” B.“礼法融合”
C.“亲贵合一” D.“礼刑并用”
2.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
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一一郡守一一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
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
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 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3.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
及大型犁铧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曾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a这主要表明西
汉时期( )
A.封建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c.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
4.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
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
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5.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
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
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学者须先立志” D.“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6.图一是何怀宏《选举社会》中“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
所占比例变化表”。该变化折射出( )
A.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B.参政机会逐渐广泛
C.知识阶层日益扩大
D.官员素养逐步提高
7.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
——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
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8.胡宥在万历六年(1578)指出:“世日隆而民日众,风日开而用日繁,必有无相通而民
用有所资,匪(非)商能坐致乎?守令固当加意于民,商其可不加之意耶!廛法不兼行,
使商悦而愿藏其市,此恤商之道可见矣。,,这一主张表明( )
A.政府调整了重农抑商政策 B.朝廷政策束缚了经济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 D.万历年间的世风每况日下
9.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
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