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15(3份)
-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教案+同步训练)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34张ppt).ppt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训练).doc
共1个课件,1份教案,1份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图像开始,进而复习第1课知识,之后以汉武帝、董仲舒两人图片导入新课。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影响:1.经济恢复;2.国力日盛;3.生活改善;
消极影响:1、土地兼并;2、七国之乱;3、匈奴为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
1. 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始于哪一时期1. ( )
A、战国B、秦朝C、汉高祖D、汉武帝
2. 《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2. ( )
A、汉代儒学排斥异派取得独尊地位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3.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命于中央。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3. (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4.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