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怎样地行走》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960字。
时间怎样地行走 教案(于志新)
课题 时间怎样
地行走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1 授课类型 阅读与欣赏
教学目标 1.赏析文本,体会本文新颖独特的创作构思与“化虚为实”艺术表现手法,感受迟子建“朴素而深刻”的写作风格;提升学生艺术赏析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2.在赏析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悟生命的成长与岁月的流逝,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化虚为实”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启迪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案导学法、情景激学法、问题引导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
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拓展法
使用教具 1.Ppt课件、教案、学案;
2.课文朗读等音、视频文件。
教学设想 为顺利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将由学生自谈初读感受切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感受文本“朴素而深刻”的艺术风格,进而体会学习“化虚为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成长与岁月的流逝,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解决字词句障碍,梳理文本脉络;
2.划出有感触的句段,谈谈初读文本的感受与体会;
3.课外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诗词等。
教材分析
《时间怎样地行走》是当代著名女作家迟子建撰写的一篇感悟生命成长岁月流逝,进而启发我们应热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散文。该文以自己的成长过程为记叙的顺序,化虚为实,描写了时间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行走”,由感性而理性,构思精巧,感悟深刻。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导入】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爱因斯坦认为时间是思维对物质运动过程的分割、划分。史提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在《时间简史》中指出,物质与时空必须一起并存,没有物质存在,时间也无意义。
从外延看,时间是事物发展过程长短与顺序的度量,但就其内涵,时间是表达事物生生灭灭的一个哲学上的抽象概念。自古以来,哲人们也对此留下了颇多的感慨……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对于时间的流逝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当代女作家迟子建笔下的时间,心中的感悟。
(一)作家作品
迟子建1964年出生,黑龙江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二)正音析意
请学生试读课文,正音释义(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①肆虐(s ì nüè ) ②温馨(wēn xīn)
③磨蹭( mó ceng ) ④栖身(qī shēn)
①梦寐以求: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②鬼鬼祟祟: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③地老天荒: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三)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