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690个字。
6. 《雪》 鲁迅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感受散文诗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蓄美。
2、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不同的雪景中蕴含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含蓄深刻的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
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精炼、优美、内涵丰富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鲁迅,原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他的两部小说集是《》、《》,散文集是《》,散文诗集《》。
2.文体、背景介绍
(1)文体知识: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体裁,它有散文的语言形式和形散神聚的特点,也有诗歌的意境,有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有诗歌的含蓄凝练.
(2)背景介绍:作者在写《雪》的时候,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作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作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观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3.字音、字形、词语
磬口()脂粉奁()灼灼()褪尽()朔方()
凛冽()彷徨()péng勃()升téng()眷()
(二)初读感知
深情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怎样描绘两幅雪景的?作者面对不同的雪景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完成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