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00字。本题为江苏省骨干语文教师曹树老师设计,难度适中,信度较好,知识覆盖面广.
江苏省海安中学苏教版必修二第一、三专题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原创:海安高级中学曹树
第一卷(42分)
(本试卷120分钟完成,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宿命( sù ) 熨帖( yù ) 坍圮(tān) 祈祷( qí )
B. 隽永(juàn) 恪守( gé ) 慰藉(jiè ) 蝉蜕(tuì)
C 逦迤(lǐyǐ) 雕琢(zhuó ) 荒芜( wŭ ) 锱铢(zhū)
D. 荒僻( pì ) 猝然( zú ) 坎坷(kě) 亘古(gèn)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A.沧桑 落寞 焦灼 一愁莫展
B.余暇 教诲 羁绊 玉砌雕栏
C.纷纭 班配 狼藉 莫明其妙
D.暴燥 恍惚 荒僻 变换莫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味道只能写不能说,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B.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C.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结果。
D.博物馆里展出的那些展品栩栩如生,给游览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2)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
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3)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书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了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 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A 启示 傲然 指示
B.启事 傲然 揭示
C.启示 毅然 揭示
D.启事 毅然 指示
5在下面一段话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① 门壁上炫耀着的朱红淡褪了 ②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着的朱红 ③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也散落了 ④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⑤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⑥茂盛得自由坦荡的野草荒藤到处都是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 ①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B.逗号,还可以用在感叹语气不强的感叹词的后面,如:哦,你还认为自己没错?
C.金属工具和技术推进了农业的发展,导致了脑、体劳动分工、城乡分离、贸易发展。
D.我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得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动物们在争辩谁是世界上最好的,结果一致公认是驴子。
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院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C.尘土太厚,这又怎么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D. 专家组经过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8.根据情境,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红为爸爸送行,列车开动了,小红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追上去边跑边向爸爸喊道:“ ”
A.爸爸,你到北京后抽空去新华书店给我买一套新版的《鲁迅全集》。
B.爸爸,给我买一套《鲁迅全集》,要新版的。
C.爸爸最近北京的新华书店开始卖新版的《鲁迅全集》,给我买一套。
D.爸爸,给我买一套我下学期要用的新版的《鲁迅全集》。
9.与下面语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雇了一条小船,在河中缓缓向前。这里是多么宁静,只听得见“欸乃”的橹声和回荡在空气中的悠扬的评弹。我们沉浸在这恬静的氛围中,凝神屏息,只顾静静地欣赏河岸风景。 像是一首首含蓄优美的小诗。
A.周庄的小巷确实多,与苏州相比也不会逊色,而且每条小巷都别有韵致。
B.周庄的小巷确实多,而且每条小巷都别有韵致,与苏州相比也不会逊色。
C.周庄的每条小巷都别有韵致,而且确实多,与苏州相比也不会逊色。
D.周庄的小巷与苏州相比也不会逊色,确实多,而且每条小巷都别有韵致。
10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