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3张,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教学目标: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
难点:
如何客观辩证地评价秦始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唯一以皇帝命名的城市是哪个城市?
二、预习提示
三、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看专题的导语部分,了解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一)“秦王扫六合”
1、条件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指导看教材4-5页及所学知识,根据史实归纳出条件。
(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秦王赢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2、过程
学生看教材4-5页,思考:
请简要概述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3、意义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
秦始皇是如何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
指导学生浏览教材5-6页及所学知识,归纳知识点。
建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思考1:三公之间如何制衡?为什么会有这种制衡?
提示: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官吏临察,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三公的任免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三者分权独立,他们只对皇帝负责;又互相制约,难以形成个人专权的局面,从而大权被皇帝一人独揽。
思考2: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实行?
提示:其一,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是按地域划分的。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