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同步学案(5份)
- 资源简介: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同步学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学案_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doc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学案_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doc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学案_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学案_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doc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学案_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doc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清单
一、农业的起源
1.标志: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____________的发展。
2.特征
(1)区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________________和长江流域出现。
(2)作物结构:北方以________生产为主,南方以__________生产为主。
(3)产业结构:以____________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出现“六畜”,即猪、________、牛、________、鸡、狗。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劳动工具有耒、骨耜、石镰等。
2.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农具。
3.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了____________(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定型。
4.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春秋战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有________、都江堰、郑国渠。
2.西汉: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和白渠。
3.黄河:自________以来,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的工程。
4.西域地区:修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清单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表现
(1)山东地区
①分布:河南崤山以东,史称中原。②特点:经济最发达和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
(2)山西地区
①分布:河南崤山以西。②特点:是传统农业区之一。
(3)江南地区
①特点: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②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________________差距较大。
(4)龙门碣石以北
①特点:是传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②地位: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3.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呈现出____________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人口南迁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不断。
②表现
a.两晋之际出现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b.________________后北方人口南迁形成第二次高潮。c.两宋之际,____________引起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
③影响
a.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____________。b.带来了较为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推动了经济发展。
(2)社会环境:南方____________,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
(3)自身潜力:蕴涵发展____________的巨大潜力,为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重心南移的经过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1课时)
[课程标准]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清单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铸铜
(1)时期:从________________时期到春秋末期。
(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________精湛,造型生动。
2.冶铁炼钢
(1)发展
①春秋时期发明冶炼________和钢的技术。从块炼铁到生铁,是冶铁技术史上的巨大飞跃。
②春秋时期开始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2)影响
①应用于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大大推动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促使冶金燃料不断更新。
a.煤:始于________;________时用煤冶铁普遍。
b.焦炭:始于南宋末年;明朝时流行开来。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程标准]
1.了解“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清单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时间:14—18世纪,________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
2.表现
(1)农业
①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②双季稻扩种,引进________、蕃薯等高产作物。③广泛________,民众衣食结构发生变化。
(2)手工业:明中叶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
①广泛使用________,商业资本活跃。②______________、江南等地兴起工商业市镇。
(4)赋役制度
①明中后期实行“______________”。②清前期推行“______________”,放松人身控制。
3.影响
(1)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________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2)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3)________________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