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7 17:12: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9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70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的: 
  1、了解杜甫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 
  2、学习精选材料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精选材料,平易质朴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之家,应进士试,不第,困居长安十年,遂与现实接近,逐步观察到各种社会矛盾,获得丰富的创作题材。后任左拾遗,因故被贬。 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人民性、现实性的史诗。最后抵成都,由亲友帮助,在西郊浣花溪,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屋 (即今“成都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获得“诗史”的美称,又被称为“诗圣”。今有《杜工部集》存世,共收诗歌一千四百多首,本篇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十。 
  解题: 
  “……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课文分析: 
  八月秋高(5)风 怒  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6)。 
  仲秋八月的狂风放声怒吼,把三重茅草从我屋顶上卷走。 
  怒号: 大声吼叫。三: 表多数。 
  分析: 天气突变,用比拟。“怒号”状风势之猛;“卷”“三重”表受害的严重程度。 
  茅飞渡江洒(7)江郊,     高者挂(8)长(9)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10)。 
  茅草飞过江去,洒满岸头,高的挂在大树的树梢,  低的飘转沉进水坳。 
  洒: 散落。江郊: 江边。者: ……的。 
  分析:“飞渡”、“洒”、“挂”、“飘转”、“沉”描述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 
  风势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这样写既让我们看到一幅风猛屋破、情景凄惨的图景,体会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又为下文准备了条件。 
  一、狂风屋破,茅草乱飞。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      对面      为盗贼(11)。 
  南村的儿童欺我年老,好忍心啊,当着我的面作强盗。 
  忍: 狠心。能: 如此。为: 作。 
  分析: “南村”表示距离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