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案.docx
课件.ppt
课件共31张,教案约1520字。
• 第13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弹一星”与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发展,“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及杨利伟等飞天人,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研制和推广。
2、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媒体资料,观看相关图片,培养学生从史料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采取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索资料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系列新中国科技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袁隆平、杨利伟等科学家和宇航员先进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更正确地把握人生方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原子能、火箭及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成就
2、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1、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2、本课专业知识强、跨学科多,如原子弹、卫星、杂交水稻、信息技术,需要教师了解一些科普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浅出地讲授。
教学过程:
【导入】嫦娥三号着陆
播放ppt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图片,以时效性引起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一、基础知识讲授:
(一)、“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
1.党和政府作出发展核武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放映ppt三段材料,结合教材,与学生共同探究讨论研制背景及当时研制目的。
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目的: 中国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两弹一星”:图片展示相关成就——a.核科技b.导弹技术c.人造地球卫星
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②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④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4、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杨利伟(图片展示中国首位太空人)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中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成功)
“神舟”七号——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中国首次太空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