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三历史“准确性、规范性”训练卷(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历史试卷
综合卷一.doc
训练1.docx
训练2.docx
训练3.docx
训练4.docx
综合卷二.doc
高三历史“准确性、规范性”训练1
班级 姓名
1. 有学者指出:“周代是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通婚。”西周初期的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
A. 鲁国和宋国 B. 燕国和齐国 C. 鲁国和燕国 D. 宋国和齐国
2. 到秦汉时期,中国的水利事业已经有比较好的发展,修建在关中地区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井渠”
3. 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下列对史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B. 郡县区划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C. 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分封之地 D. 长水县长官有会稽郡郡守任免调动
4. 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
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
A. 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 B. 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C. 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D. 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
5. 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
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
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 朱熹和王守仁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 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 朱熹和王守仁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 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6. 下图所示文物是陈列于西安博物院的“延年益寿瓦当”。据此判断,
该瓦当最早可能出现于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7.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 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 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 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 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 中国近代有维新人士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后人评他“立
论锋利,条例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他是
高三历史“准确性、规范性”训练3
班级 姓名
1. 古代中国统一朝代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以下表格中,朝代、区域、管理措施
对应正确的是
①秦朝 云贵高原、川西和甘南 开辟“五尺道”,军事镇守、置三郡
②元朝 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 由中央官署宣政院管辖
③明朝 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 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
④清朝 蒙古、新疆和西藏 由理藩院管理,加强交通建设与军事防卫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 先秦某思想家曾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该思想家是
A. 庄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老子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
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
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4.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 B. 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
C. 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
5.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成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
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鸦片战争 B.中英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6.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
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
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7.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
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卷(一)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观察下图所示的两朝帝王世系表(局部),可以推断西周较之商朝实行了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嫡长子继承制
2.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以下主张属于荀子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4.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相权制约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独掌大权
5. 右图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画家的山水画作品,对其所示绘画艺术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讲究布局构图
B.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C.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注重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6.近代史上,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划定“使馆界” ④在通商口岸设厂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②③①④
7.1877年8月至10月,清朝官员丁日昌主持架设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电报线。该电报线架设在
A.南京 B.台湾 C.上海 D.天津
8.2015年国家考古部门确定2014年在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丹东一号”为历史上著名的“致远舰”,
并开始研究打捞的可行性方案。对“致远舰”的考古可以直接研究
A.甲午战争的爆发 B.丁汝昌的生平
C.北洋舰队的覆灭 D.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