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7题,约8600字,有答案解析。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历史试题
1.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来看,孔子的思想传承下来不断发展,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都是体现出家国同构的思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不准确,父子间的关系不存在等级问题;B选项错误,“五伦”思想出现在先秦,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并未完全确立;C选项错在“建构”两字,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早在西周宗法制就已经建立。
2.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 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
C. 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 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词“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都包含“家世”,说明在东汉世家大族兴起,对整个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敢于和影响,这在西汉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曲解了“家世”的含义,误认为“家世”是门阀士族;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的含义不符。
3. 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
A. 租佃关系难以维持 B.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
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 小农经济趋于衰退
【答案】C
【解析】从“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可以看出本题讨论的是土地兼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土地开放已经基本完整,因此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这反映出土地私有化不断深化,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本题没有提及租佃制;C选项材料没有反映;D选项说法错误,南宋小农经济依旧繁荣。
4. 据1637年《澳门纪略》记载,1570-1636年间,日本的长崎成了葡萄牙血统的日本人活跃的城市。可是到了1636年,住在这里的所有欧亚混血儿以及他们在日本的妻子、母亲大批迁居到澳门,成为澳门居民中的另一新的群体,以致于形成了一条日本人街区。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澳门在远东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B. 东亚朝贡体制阻碍了中日民间贸易
C. 英国航海条例削弱了葡萄牙的霸权 D. 中国政府鼓励澳门的海上贸易活动
【答案】A
【解析】从葡萄牙血统的日本人聚集程度可以看出,1570-1636年期间日本长崎是欧洲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而在1636年之后,澳门取代了长期的位置,故体现出澳门在远东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