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7题,约9290字,有答案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 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 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与分封制。材料信息“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体现了选官的依据是才能的高低,而在此之前的夏商周时期,选官的主要方式是依据宗族血缘而进行的分封,这反映了依据宗法制的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故D项错误。
2. “……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
A. 街市 B. 坊市 C. 夜市 D. 草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限定“宋代以前”以及“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可知,只有C项符合要求。A、D项出现于宋代城市里,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项是宋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3. 《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说明
A. 皇帝推行好客之道 B. 华夷思想根深蒂固
C. 清初海禁政策松弛 D. 中外贸易盛况空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说明华夷思想根深蒂固,所以答案选B。材料体现的是华夷观念,不是好客之道,不选A。材料没有反映海禁政策的松弛,不选C。材料只是描述了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不能体现中外贸易盛况,不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4.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
A. 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 B.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 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D. 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绅权在皇权的压制下越来越衰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故选B。A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CD不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