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高2019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13370字,有答案解析。
2017年重庆高2019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卷
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藉田”和“亲蚕”两种仪式,反映了在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之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A项正确。题干提到历代延续周朝的仪式,不在于强调周代制度被继承或制度变迁缓慢,而是农桑传统在延续,排除BD。题干没有涉及商业,因此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原始自然崇拜
【答案】B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应当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战国时期国家尚未实行统一,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对土地兼并者的称呼由“豪强”或“兼并之徒”演变为“田主”,说明民间对 土地兼并者的态度由仇视转变为认同,故 B 项正确。ACD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的农业•土地兼并
4.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D.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A中美国标准化错误;B中多样化错误;D中细致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5. 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中间应该是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