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30字。
课 题雷电颂备课教师王洪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戏剧文学的特点。
3.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能力培养1.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3.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的雄伟气势和浓厚的抒情意味。
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内容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的《端午》诗)同学们,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流传久远的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的爱国诗人屈原。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戏剧知识推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