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讲练测)(含解析)(3份)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测含解析2017090406284.doc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讲含解析2017090406285.doc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练含解析2017090406286.doc
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
(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班级学号得分
1.(17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名句默写。(5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人要善于借鉴,在见贤思齐的同时,还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态。
(3)《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来写鹏鸟之大。
【答案】(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17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师说》“,”两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被古亭怀古》中,词人认为北伐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会导致像刘义隆当年:“”一样的结果。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赢得仓皇北顾(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3.(17届宁夏石嘴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埋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
(2)《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人相处和谐、生活幸福的语句是“,”。
(3)荀子在《劝学》一文中
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
讲目标
1.了解高考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类试题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2.掌握高考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名句默写
【真题导航】
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作答高考试卷中的名句名篇默写题,需要一定的识记技巧,更需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更能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2、【2017年高考江苏卷】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锦瑟》)
(4),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理枝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命题思路】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必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综合设题。题型以主观填空题为主,一是采用“给上句写下句”“给下句写上句”“给出上下句写中间句”,或“给出情境填名句”的考查方式,二是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即根据设置的情境写出空缺的名句。考查内容以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段落为主,辅以课外常见的名句名篇(1—2小题)。一般设置分值为6-8分。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考点精析】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
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
【基础训练】
1.(17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国信息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颇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势。
(2)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写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
【答案】(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师不必贤于弟子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17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诗中,诗人以采花裁衣为喻来形容自己刻意追求完美外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即使求学之路再漫长,也都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可以搭乘,与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求学之路比起来,真是幸福多了。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运用两个典故既把读者带入虚渺而美好的梦境,又让读者陷入朦胧美的意境之中。
【答案】(1).(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芙”“箧”“屣”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3.(17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沙场的英勇形象。
(3)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家书抵万金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第一句后半中会丢“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4.(17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结尾回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