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字。
课 题组歌 备课教师
知识目标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德育目标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能力培养1.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二、朗读感知
朗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
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
第一节:人、近(邻韵)、分;
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
第三节:拗、躁,心;
第四节:他、下。
三、感知课文的内涵
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