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章试题(打包30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_5章试题(打包30套)岳麓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1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6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业分层测评2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6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业分层测评3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6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业分层测评4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6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业分层测评5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6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业分层测评6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6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分层突破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7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业分层测评10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7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业分层测评11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7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业分层测评12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7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业分层测评13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7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学业分层测评7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8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学业分层测评8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8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业分层测评9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8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分层突破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8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9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业分层测评15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9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业分层测评16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9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业分层测评17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9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单元分层突破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0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业分层测评18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0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业分层测评19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0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20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0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业分层测评21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1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分层突破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1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22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1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学业分层测评23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1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学业分层测评24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1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业分层测评25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1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分层突破岳麓版必修22017072403126.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1 岳麓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
【导学号:72040002】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答案】 D
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解析】 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这说明重视家畜饲养业。
【答案】 A
3.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
【导学号:72040003】
A.青铜 B.骨头
C.铁 D.钢
【解析】 在刀耕火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进入耜耕阶段,所用材质有木、骨、石,故B项正确。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很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钢的出现要晚于铁,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4.右图是在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拓片,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 )
A.米脂率先采用铁犁牛耕
B.中国已有耦犁耕作技术
C.牛耕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D.陕西农业产量领先全国
【解析】 由图片可以判断,此时出现了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故选B项。A、C、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
【答案】 B
5.“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
(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解析】 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选D项。耧车是播种工具,翻车、筒车是灌溉工具,均与材料无关。
【答案】 D
6.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了中国古代(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业分层测评3 岳麓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黄河流域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解析】 山东、山西传统农业区所在的黄河流域在唐宋之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宋代之后,南方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
【答案】 D
2.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
【导学号:72040014】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解析】 在汉代,黄河流域由于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江南地区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等因素,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这实际上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答案】 C
3.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 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
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 D.安史之乱北人南迁
【解析】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由于隋唐之际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故选C项。
【解析】 C
4.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导学号:72040015】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解析】 客观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B、C、D三项都是主观原因,故选A项。
【答案】 A
5.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 )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48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南移,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 A
6.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 )
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解析】 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业分层测评5 岳麓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春秋战国时期,临淄、咸阳等城市呈现“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的景象,说明了这些城市( )
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C.发展成为政治中心 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
【解析】 “四方辐凑”说明临淄、咸阳等城市成为人口聚集的地方;而“民事末”说明从事商业活动。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城市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答案】 B
2.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的学费,他最有可能准备的货币是( )
A.银两 B.金币
C.纸钞 D.布帛
【解析】 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白银广泛流通。
【答案】 A
3.(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B、C两项最早出现在明朝,A项最早出现在宋朝以前,均可排除。北宋中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答案】 D
4.与唐朝相比,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 )
A.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于集镇兴起
C.出现了大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
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市”,它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选A项。
【答案】 A
5.你为一部以唐太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
【导学号:72040028】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长安出现了会馆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粉彩瓷器工艺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解析】 A、B、C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唐朝有关史实。唐朝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故 D 项符合题意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章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分层突破 岳麓版必修2
[自我校对]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经济全球化
D.欧洲联盟
E.亚太经合组织
F.发展中国家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核心整合]
1.第一阶段(1945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
(1)特征: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2)概况: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1)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概况
①欧共体、日本、美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②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1)特征:呈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概况: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增强,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入一个新阶段。
[即时演练]
1.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相继成立,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 B
主题二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核心整合]
1.联系
(1)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发展的。
(2)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3)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2.区别
(1)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