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1题,约4740字。
广西北海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24.“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 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C.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25.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两幅地图体现的“疆界观”并无本质区别
B.英国的“疆界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疆界观”不同
D.清朝的“疆界观”的实质是一种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26、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 D.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
27.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苗思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8.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政治 D.推动实业救国
29、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人增加到88.8万人。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例也从大约2%增加到3.3%。这说明议会改革( )
A.使人民群众大量获得普选权 B.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权
C.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 D.结束了不平等的选举制度
30.邓实认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对邓实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维护儒学地位,且易导致复古守旧 B.与新文化运动完全背道而驰
C.反对儒学独尊,倡导中西文化并存 D.认为西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31、明期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 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
32、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