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测试题(2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年秋季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测试题(打包25份,含答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1.1 反比例函数.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2.1 一元二次方程.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2.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2.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3.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3.3 相似图形.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3.5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4.2 正切.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4.3 解直角三角形.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5.1 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份打包)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y=k∕x(k>0).doc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y=k∕x(k<0).doc
│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8份打包)
││2.2.2 公式法.doc
│├─2.2.1 配方法
││第1课时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一元二次方程.doc
││第2课时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doc
││第3课时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doc
│└─2.2.3 因式分解法
│第1课时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doc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2.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3份打包)
│第1课时 增长(降低)率问题.doc
│第2课时 利润问题.doc
│第3课时 面积问题.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3.1 比例线段 (2份打包)
│3.1.1 比例的基本性质.doc
│3.1.2 成比例线段.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8份打包)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预备定理.doc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doc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doc
││第4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doc
│└─3.4.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1课时 与相似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等有关的性质.doc
│第2课时 与相似三角形的面积、周长有关的性质.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3.6 位似 (2份打包)
│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doc
│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图形.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4.1 正弦和余弦 (3份打包)
│第1课时 正弦及30°角的正弦值.doc
│第2课时 45°,60°角的正弦值及用计算器求锐角的正弦值或对应的锐角.doc
│第3课时 余弦.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4.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3份打包)
│第1课时 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应用问题.doc
│第2课时 与坡度、坡角有关的应用问题.doc
│第3课时 与方位角有关的应用问题.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5.2 统计的简单应用 (2份打包)
│第1课时 用样本的“率”去估计总体相应的“率”.doc
│第2课时 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和预测.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第1章 反比例函数 小专题 章末复习一 (2份打包)
│小专题(一)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综合题.doc
│章末复习(一) 反比例函数.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小专题 章末复习一 (4份打包)
│小专题(三)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综合运用.doc
│小专题(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doc
│小专题(四)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doc
│章末复习(二) 一元二次方程.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第3章 图形的相似 小专题 章末复习 (3份打包)
│小专题(五)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教材变式型).doc
│小专题(六) 线段等积式、比例式的证明.doc
│章末复习(三) 图形的相似.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 小专题 章末复习 (3份打包)
│小专题(七) “四法”确定锐角的三角函数值.doc
│小专题(八) 构造基本图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doc
│章末复习(四) 锐角三角函数.doc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第5章 用样本推断总体 小专题 章末复习 (2份打包)
小专题(九) 用样本推断总体解决实际问题.doc
章末复习(五) 用样本推断总体.doc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性质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
1.函数y=1x的图象可能是(A)
2.下列各点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的是(C)
A.(1,0.5) B.(2,-1)
C.(-1,-2) D.(-2,1)
3.反比例函数y=3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A)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的取值范围是k>-1.
5.反比例函数y=k2x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6.画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
解:列表:
x … -8 -4 -3 -2 -1 -12
12
1 2 3 4 8 …
y=4x
… -12
-1 -43
-2 -4 -8 8 4 2 43
1 12
…
描点、连线:
知识点2 反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
7.对于反比例函数y=4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图象经过点(4,-1)
B.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C.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8.已知反比例函数y=6x,当1<x<3时,y的取值范围是(A)
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预备定理
01 基础题
知识点 用基本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1.如图,在△ABC中,DE∥AB,DE与AC,BC的交点分别为D,E,若CDAC=25,则DEAB等于(B)
A.23 B.25
C.32 D.35
2.(贵阳中考)如图,在△ABC中,DE∥BC,ADAB=13,BC=12,则DE的长是(B)
A.3 B.4
C.5 D.6
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与△DEF相似的三角形共有(B)
A.1 个 B.2个
C.3个 D.4个
4.(威海中考)如图,在▱ABCD中,点E为AD的中点,连接BE,交AC于点F,则AF∶CF=(A)
A.1∶2 B.1∶3
C.2∶3 D.2∶5
5.如图,在△ABC中,DE∥BC,DE=3 cm,BC=5 cm,则△ADE与△ABC的相似比为35.
6.(1)如图1, DE∥BC,则△ADE∽△ABC,对应边的比例式是: ADAB=AEAC=DEBC;
(2)如图2, A′B′∥AB,则△OA′B′∽△OAB,对应边的比例式是:A′OOA=B′OOB=A′B′AB.
小专题(一)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综合题
——教材P21复习题T8的变式与应用
教材母题: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交于点(2,4),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解答】 将(2,4)代入反比例函数y=kx中,得k=2×4=8,∴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8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如下:
【方法归纳】 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常用方法如下:
(1)已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某一点,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这类题的方法常从反比例函数入手,先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再求出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最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解这类题的方法是将两个函数表达式联立得方程组,求得方程组的解即为交点坐标.
变式训练:
1.(常德中考)如图,直线AB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2,0),B(0,1)两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4,n),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mx.
把A(-2,0),B(0,1)代入y=kx+b中,得-2k+b=0,b=1.解得k=12,b=1.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12x+1.
把C(4,n)代入y=12x+1中,得n=3.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1.1反比例函数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B)
A.y=-2x B.y=-2x
C.y=-x2 D.y=-2x2
2.在反比例函数y=9x中,当x=3时,函数值为(B)
A.2 B.3
C.-3 D.4
3.反比例函数y=-32x中,比例系数为(D)
A.-3 B.2
C.-12 D.-32
4.函数y=-3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
5.如果函数y=kxk-2是反比例函数,那么k=1,此函数的表达式是y=1x.
知识点2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6.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是(B)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无法确定
7.下列关系中,两个量之间为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D)
A.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a的关系
B.正方形的周长L与边长a的关系
C.矩形的长为a,宽为20,其面积S与a的关系
D.矩形的面积为40,长为a,宽为b,a与b的关系
第5章 用样本推断总体
5.1 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1.从鱼塘打捞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2,1.7,1.8,1.3,1.4(单位:kg),依此估计这240尾草鱼的平均质量大约是(C)
A.1.2 kg B.1.3 kg
C.1.5 kg D.1.6 kg
2.某班“环卫小组”为了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随机调查了本班10名同学的家庭在同一天内丢弃垃圾的情况.经统计,丢垃圾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2,3,3,4,4,3,5,3,4,5,若这个班共有50名同学,估算这50个家庭在这一天丢弃垃圾的质量约为(C)
A.150千克 B.170千克
C.180千克 D.200千克
3.某学校为了了解该学校七年级的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学校七年级的25名学生,得到了上周双休日上网时间的一组样本数据,其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那么估计该学校七年级每名的平均时间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