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8050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B.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
C.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D.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
2.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
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
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
3.嘉定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4.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夏言、严嵩擅权用事,但“大学士委寄虽隆,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故其官仍以尚书为重,其署名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
A.内阁主要体现皇帝意志 B.尚书掌握实际的行政权
C.内阁非法定的权力机构 D.内阁成功地控制了六部
5.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 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璧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6.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7.宋太宗曾下令,(房屋) 买卖双方在签合同之前加一道手续,叫作遍问亲邻,其明文规定: 凡典卖物业地产,先问房亲,房亲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