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说课稿10
- 资源简介:
约3130个字。
《三峡》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峡美,《三峡》更美,这既是自然的伟大,也是作者的匠心,更是文字的魅力。学习经典古文,重在品味、欣赏和积累。通过学习,既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要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之美。整堂课以寻找美、发现美、品味美和积累美贯穿始终,让学生始终沉浸于美的氛围之中。`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赏析感情、背诵积累、拓展写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学习本篇文言文需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因此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赏一赏、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共鸣”。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发现三峡美的兴趣。
第二步、读一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