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21 20:49: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90个字。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陕西西安爱知初级中学范海云
  教科书分析:
  1.《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写。作者所眷念的关东原野,已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整整十年,这篇散文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充溢着众多鲜明的意象,激扬着饱满、热烈、深沉的爱国之情。
  2.新课标要求现代文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内容,体味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所以将“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作为本文的教学目标。
  3.七年级学段,学生基本能读懂抒情散文。并能结合课文,了解对偶、对比、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认,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所以在教学时,将“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作为教学的重点。
  4.文章精彩之处在于,其中热烈的语言、美好的想象与回忆,表达出作者内心不可遏制的、如浪潮一样澎湃的激情。所以全文要贯穿朗读指导,读出作者的深情,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愫。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篇难度比较大的文章,加之属于自读课文,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国运多难,家园沦陷,痛彻心扉的思念和耻辱,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来说,显得遥远而陌生,可是学生们那份潜藏在心底的爱国情怀是深沉而炽热的,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来一次情感饱满的诵读,读出作者的深情,通过文章再现历史,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难点: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情感;品析课文中富有情感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作家作品
  (一)聆听歌曲,引出课题
  导入:今天,让我们聆听《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请学生认真听旋律,仔细听歌词。(PPT显示)
  1.出示任务:想一想:这首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它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
  2. 反馈指导:
  (1)学生交流:听歌体会,补充完善。
  (2)预设:“九一八事变”背景;浮现出东北同胞被迫远离富饶的土地,流离失所、四处流浪的画面;悲伤、惋惜之情。
  3.总结过渡:“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在日本侵略者刺刀和枪炮的胁迫下,无数男女老少踏上了流亡各地的漫漫路途,他们在凄风与硝烟里回望那被战火烧焦的故乡大地,一步一回首!从此,迎接这些流亡者的,将是饥饿、严寒、惊恐、伤痛,还有——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思念!听,那是他们沉痛的歌声!看,那是他们炽热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端木蕻良的作品——《土地的誓言》。(老师板书题目:土地的誓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