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30字。
让作文教学谱写生命的旋律
陈屿中学 柯素萍
陈玲旭 内容提要: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会对学生进行抒写生命旋律教育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把语文教学推向新的阶段,语文教学不在是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了。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语文可以看成是学生生命的“营养”,而语文作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吸收语文的“营养”,从而完善自我的生命历程。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应体现这一宗旨,笔者认为可以从生活色彩、情感色彩、人格色彩、思辨色彩这四个方面渗透作文教学。
关键词:生命,生活,情感,人格,个性
“作文难”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畏惧作文、厌倦作文是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普遍心理特性。很多学生把作文比成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面对题目,苦思冥想,但往往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任务,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写,东拉西扯,七拼八凑,编假话,说套话,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气抑或是无病呻吟。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呢?原因是缺少对“生命”这一词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毫无疑问,语文教学强调“生命化”,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的注入生命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磨砺人生,体会生命的价值。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自然也应该贴近社会现实,走“生命化”道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贯彻实施的:
一、生活色彩
“作文源于生活”,而生活这一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精神生活,一是实际生活。精神生活既是阅读,通过阅读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积累写作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语文教师就心须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营养支柱的精神家园。但是只从书上摄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实际生活中汲取营养,使作文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那么,我们必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丰富生活。
(1)走进生活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是在告诉我们生活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写作的素材,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日月轮回,四季更替;社会的风土人情,世事变幻;人生的千姿百态,起起落落。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回归大自然,去聆听小溪的淙淙声 ,去倾听白日里融雪的水滴声和云雀的歌唱;去感受晚霞的旖旎、黄昏的余晖、星星的闪光、蝈蝈儿的齐鸣声┅┅空气中弥漫着草原野草的芬芳┅┅”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写作的源泉,只要你用心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