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2(8份)
- 资源简介: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4柳永词两首1.doc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4柳永词两首2.doc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5苏轼词二首1.doc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5苏轼词二首2.doc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6辛弃疾词两首二.doc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6辛弃疾词两首一.doc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7李清照词二首1.doc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7李清照词二首2.doc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
课题名称 柳永词两首 课型 新课
编写教师 梅再波 年级 高一 编号 30 日期
学生姓名 班别 组别 等级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 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 重点: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学习柳词中善于 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四.学法指导:
朗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词的 起源:
1、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
3、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 ,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 称 “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参差( ) 堤沙( ) 珠玑( ) 罗绮( ) 叠巘( ) 箫鼓( ) 千骑( ) 凝噎( ) 暮霭( )
5、解题
《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二)探究展示:
阅读《望海潮》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
课题名称 苏轼词两首 课型 新课
编写教师 梅再波 年级 高一 编号 34 日期
学生 姓名 班别 组别 等 级
学习目标
1、继续 学习古诗文的诵读技巧并能背诵、默写这首 词;
2、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 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 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 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 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 ,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 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课文阅读
课前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羽扇纶巾( ) 樯橹( )( ) 一尊还酹江月( )
2、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故垒: 雄姿英发:
樯橹: 一尊: 酹:
课文鉴赏
3、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 ?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
课题名称 李清照词两首 课型 新课
编写教师 梅再波 年级 高一 编号 39 日期
学生姓名 班别 组别 等级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后半期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背诵全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品味语言, 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合作探究:
1.定下《声声慢》基调的句子是哪句 ?本词的主旨句是什么?
2.请问作者在《声声慢》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绪呢?
3..概括《声声慢》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B.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D、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2、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三 句用一 连串叠词,写出一 种愁惨而凄厉的 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 ,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仰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铜叶簌簌,秋雨滴滴,这里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