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试卷(23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 先秦、秦汉时期(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0 世界近代史综合(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2 甲午战后的中国(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4 中国近代史综合(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5 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6 二战后的全球化时代(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7 世界现代史综合(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8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19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20 中国现代史综合(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2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2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2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3 宋元时期(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4 明清时期(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5 中国古代史综合(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6 古代的希腊、罗马(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7 世界古代史综合(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8 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专题卷).doc
2018届各地市模拟题通史专题专题汇编9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专题卷).doc
训练1 先秦、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一个家族内体现的是血缘宗法,“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体现的是宗族内的尊卑秩序,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与皇权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内的长幼尊卑,与相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的宗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内的关系,非邻里关系,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合肥一模,1)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族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据此可知( )
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
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
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知贵族实行宗法制是与其权力、地位和财力相适应的,平民缺乏实行宗法制的条件,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模式,与西周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平民不具有实行宗法制的条件,与平民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宗族贵族化带来等级森严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镇江一模,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阐述的是西周分封制,故B项正确;君主制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中央集权,与材料中“地方分权体制”不符,故D项错误。
4.(2017•贵州毕节一模,24)“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战胜而强立,训练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绵阳一模,25)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
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
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融合
答案 D
解析 材料能提升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但并不是最终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对于民族矛盾的化解作用有效,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单纯一个称谓的变化对于华夏传统的继承有限,故C项错误;少数民族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皇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故D项正确。
2.(2017•广东惠州二模,26)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答案 A
解析 门阀氏族拥有着数量庞大的奴婢和耕牛,唐初取消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而不再对门阀氏族进行政策上的倾向和照顾,标志着门阀政治出现了势力衰落的情况,故A项正确;在唐初尤其是高祖年间,大量土地被抛荒,故B项错误;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是在武则天时代而非唐初高祖年间,故C项错误;取消对奴婢的授田,确实标志着其社会地位的下降,但部曲(门阀贵族私人武装)的具体情况,我们无法根据材料得出结论,故D项错误。
3.(2017•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一,25)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 )
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
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
答案 A
解析 “舍宅为寺”的现象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道教和儒学的问题,故B项错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不能说明佛寺的集中,故C项错误;“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只能说明佛教与中国传统的结合,与世俗化无关,故D项错误。
4.(2017•安徽合肥一模,2)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训练3 宋元时期
一、选择题
1.(2017•安徽黄山一模,5)陈恕(宋代)为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这些做法反映当时( )
A.社会等级秩序弱化 B.政府决策关注民意
C.主要税源发生变化 D.抑商政策趋于废弛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发展的决策,不是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其议财也,则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说明政府的决策注重听从民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税源的变化,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一直实行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2.(2017•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材料反映了( )
A.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B.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
答案 C
解析 宋真宗任用李沆为宰相时,是勤于政务,并无政治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在君主询问多次时,宰相给出不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数字,而是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是防止君主的恣意妄为,故B项错误;宰相的行为是对君主权力制衡的体现,故C项正确;民主用于宋朝不符合史实,宋朝依然实行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3.(2017•河南洛阳一模,4)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
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注重“以文治国” 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 D.理学影响深远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要求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宋代注重“以文治国”,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官员的增多,故C项错误;材料与理学无关,故D项错误。